中国义勇军网——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她的捍卫者,关怀最后的抗战老兵及遗属
  首 页 以热爱祖国为荣 义勇军在行动 抗战史学刊 专题研究 烈 士 陵 园 义勇军论坛 留言簿 商务.文化 
 
关于焉烈山与《中国的个案》
2008年5月25日 发布人:中国新闻网 】 【打印

   关于焉烈山与《中国的个案》
  
  我自己虽然也算作是一个喜欢摆弄笔墨的人,有时还要不自量力地学乌鸦叫,弄些随笔评论之类的东西聒噪大众,让某些人不耐烦兼翻白眼。但我对同侪却有点孤陋寡闻,自以为是地觉得中国缺少有思想的人,像路遥,王小波那样有个性和思想的实属罕见,况且还都英年早逝了呢!所以就很少看国内的刊物,认为那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得不偿失,不如看点自己觉得必须要看书——有目共睹的精华——的好。
  其实当我发现王小波是一个值得尊敬和敬爱的人时,他已经去世了,可见我是多么的不可饶恕!我竟然不知道还有别的,许许多多的人其实都很有思想和个性,有脾气和真知灼见。虽然不一定比得上柏杨,李敖等等人。
  焉烈山就是我一见就爱上,并且爱不释手,不说点什么就嗓子发痒胸口发闷的一个人。
  也许以前我看过他的杂文,只是没有这么多,也没有记住名字。有一些文字还是有些记忆的,虽然就如同他的小小的蹩脚的像片。我不大明白96年出版的书,为什么要选择一张六七十年代的相片呢?而且模模糊糊不伦不类,难道没有更真实,更逼真一些的?不管是丑陋还是俊俏,只要真实就行了,象他的文章一样真实可信的!所以我有好几天没有看他的书。可见我也是一个多么有个性和不可救药的人了!
  直到有一天——就是昨天晚上,我在“厕上”随便翻开一页,我才发现,他的文字,思想,见地,都是一流水准的。我便匆匆走出来,抑制不住心怦怦地跳着,眼睛瞪得叫我三岁的闺女都大为惊奇,吓得睡不着觉了,直喊“猫啊猫”什么的。是啊!这是连我自己都惊讶的事情。我一直瞪眼瞪到了后半夜。
  今天一早起来就想写一些还很零乱的感想。书是让我圈圈点点乱成一团了。
  当然,我开始没有看下去的原因还有一点别的,就是这个署名《中国的个案》我不大喜欢,总觉得他所谈论的东西不是什么个案,而是很普遍的一种存在。后来也就释然了,那时候是94至96年,现在已经今非昔比了。惭愧!惭愧!我的苛求险些叫我与焉老先生失之交臂!
  总之是,除了王小波,除了早些时候的邓拓,和韩羽(我最初还以为一位年轻人的,没想到是一位脑袋光光的老头子!那么有灵性的绘画和文字!也许真的和秃顶有点关系呢!)等,这是叫我读了心中油然而生种种冲动和激情的文字,很久没有这样让胸中郁积许久的情感喷薄爆发,一泻千里了,没有心情,也没有共鸣器。
  其实不过是因为一部装订并不精美的书,一位形象并不清楚(而且谈不上漂亮)的叫焉烈山的人罢了!那副梗着脖子桀骜不逊的样子怎么不招人厌烦呢?
  可是我就有点是喜欢!
  因为什么呢?
  就如同邵燕祥序言中所说的那样是“可称新锐”的人,文字和思想,何止是锐利呢?那是如此开放的胸襟和大气的态度!而不是什么狭隘的观点和偏颇的视角(带着滔滔不绝自以为是的架势和派头教训世人!),我已经多年不见了。何况还有一颗情感激荡的关注人生和社会的灵魂,有一个理性而不仅是理智的脑袋,有压抑中的悲愤和怀疑,有侃侃而谈中的忧虑与无奈,还有那些已经非常少见的平易与真诚。这是真正生活过,也仍然在生活着的人的思考和文字!面对这样的文字,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王小波,其实还是我错了,这个世界并不寂寞,有那么多的真声音在呐喊,在嚎叫,岂止是我这只人见人烦的乌鸦呢?
   只是我该聒噪还是要聒噪的,不管焉烈山老先生愿不愿意听,别人是否要“最近有点烦”!
  
  《由〈小芳〉想到美国大兵》是一篇比较有趣味的文章,在那种伤感的回顾中确实有着太多的矫情和装模作样,就象某些老家伙回顾文革时代“辉煌作为”一脸的今非昔比满腹牢骚一样,滑稽中不免有一些可笑,一些愚昧,一些伪善。而所有的这些虚饰的东西都被焉老先生撕掉了。
  在这里,我再多说几句,那就是关于谋篇布局的,你焉老先生的文章说得上气贯长虹,但是结尾总不大带劲!像强弩之末,是有什么顾虑?还是有别的什么担心?如这一篇的结尾“难道人的本性就真是那么伪善和自私么?让我们离伪善者远远的吧!”就像一句空洞的宣传口号,像吃过了美味后却喝了一口泔水那么难以下咽!
  这样的结尾的文章在这本集子里有很多,如《甘桃与苦李》,《闲话虐待狂》,《人妖》,《啊!民工兄弟》,《位“精神贵族”吹喇叭》,《为秋菊辩诬》,《乡情的夜与昼》等。当然,这些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那个时候,除了“希望”、“但愿”之外也许真的没有别的什么了。
  《受虐狂》中,分析得鞭辟入里,叫人豁然开朗,但是,“我想不出那些‘老知青’有什么理由对‘上山下乡’怀着那么多好感。若非传媒人员的假借名义,那么对这种心态唯一合理的解释似乎是:受——虐——狂。”我以为,这不是唯一的理由,你还忽略了一个的方面,那就是人们对于自己错误和荒谬之处的视而不见。为什么会视而不见呢?那就是教育和宣传的潜移默化使然,是文化之类的东西沉淀入意识和潜意识之后的状态。其实有很多不仅仅是受虐的问题,还有被宣传所习惯了的感受,被社会逐渐固化了的思想和思维模式。如果非要找个理由的话,那就是人们长久“被动”受虐後的主动施虐,就像那些“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婆”之后的作态一样——不过对象却变成了自己而已。这样的人很多,我见过几个,也许可称得上中国“文化”的特产呢!
  《美国法律如此》反映出了很多问题,很精妙,也很实质!(语法有错误?)但是,到现在为止,也还是一锅粥。“谁自认为有资格处理都不作数,有资格就是有资格,没资格就是没资格”,说得多么好!但是在美国可以,或者别的国家。中国不行,我们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和你玩猫和老鼠的游戏。连法律明文规定的案件都“很难处理,无法处理”,何况是如此一件“区区小事”呢!所以,何止是你在羡慕,我也在垂涎三尺不见伊人哪!遗憾!遗憾!想来,真的有点太那个了!
  要知道,那可是在1994年呀!我现在怎么也还像是生活在70年代呢?
  《痴人说梦》,那里是什么“痴人”说梦呢!那不过是清醒的人在谣言惑众掩耳盗铃欺世媚俗,把别人都当成傻瓜和白痴了。你所做的分析并不高难,有事实在那里摆着,为什么别人没有这样想和说?除了不敢,不愿,还有什么?那就值得大家思考了!现在的部分宣传还是一样,缺少理性,没有理性,只是为着某一个牵强的理由与政治需要挂钩,满嘴唾沫,喋喋不休,即浪费纸张,又浪费金钱和时间!真是得不偿失的事情!但是,为什么某些人还在乐此不疲勇往直前卖命宣传呢?什么原因?我们如何“防左”?
  《哪朝哪代〈纤夫的爱〉》中,确实如你所说,我们缺少批评,尤其是那种“不吹捧、不附和、有个性、独具慧眼的文艺批评”和批评家都很少,连像台湾龙应台那样的都没有!简直是我们的悲哀!现在刚有一些活跃氛围,却多是王朔那样不骂人就活不下去的家伙来污染视听!杜撰和无中生有!自诩为人民大众的领袖和代言人,你说可笑不可笑?所以,我喜欢你的文章和你的为人。
  俗语说“吃饭别进厨房,看戏别去后台”,那是说有很多东西要倒你的胃口,使你反胃,叫你不由自主大吐特吐;有很多东西你不该看见,看了就会扫兴,因为那脸上的脂粉膏子太腻太厚了(虽然还掩不住黑痣疮疤和雀斑,还有三期梅毒的烂疮),她们却自称绝代美人要胜过西施!你怎么看下去呀?所以批评家就是要走进厨房,如实反映现状,揭露它的肮脏和污秽,叫大家知道真相,督促改进,使其表里如一而不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就是要打落你的脂粉匣子,显出你的原形,管她是花狐狸还是白骨精呢!
  所以批评家就要有孙悟空的精神,不畏惧玉皇大帝和神仙老道,不畏惧妖魔鬼怪美女画皮与糖衣炮弹,要用他的火焰金睛和如意棒来摧毁一切陈腐、破败、做作的空架子,荡涤尽人们心中的污浊!
  所以我们才来为文。这一点上我比较喜欢李敖,那么直白、简洁的文字,却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思想,沉甸甸地击中要害。
  当然这也并不是全部。
  
  
  当然这也并不是全部。

作者: 文青   编辑: 印权斌
版权所有:中国义勇军网
联系电话:13837446306 联系人:王晓楠 E-mail:wangxiaonan05@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