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勇军网——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她的捍卫者,关怀最后的抗战老兵及遗属
  首 页 以热爱祖国为荣 义勇军在行动 抗战史学刊 专题研究 烈 士 陵 园 义勇军论坛 留言簿 商务.文化 
 
老兵永存 
加入时间:2012/5/3 12:53:52   点击数:5317
    老兵永存
    曾经在抗日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老英雄
     你们还好吗?
     2012年4月19日,河南郑州、许昌、长葛三地的11名爱国志愿者,怀着崇敬的心,拜访了许昌地区的四位抗日老英雄。
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向老英雄表示年轻一辈的敬意!亲口告诉他们:你们是英雄!感谢你们!
首先,我们在襄城县拜访了著名的“花冈暴动”领导人、中国被俘劳工对日索赔发起人耿谆。在一个僻静的小院的二楼上,98岁高龄的耿老半躺在最向阳的房间里,身下垫着气垫。虽年岁已高,但精神尚可,思路清晰。看到大家的到来,耿老很高兴,还费力的说“谢谢!谢谢大家”的话。心里陡然感慨万千!老前辈,该说谢谢的是我们呀!不敢做过多的打搅,匆匆别过。下楼的时候,看到房间门口的墙上贴着一大张日程表,清楚的写着每天给老人吃饭、吃药、翻身等事项的时间。心底不由对耿老的家人生出一种敬意和感谢!
      在许昌东郊的一个敬老院里,我们见到了抗日老英雄吴俊增。老人身体还好,遗憾的是记忆力已经衰退,记不起中午曾吃什么饭。问起当兵的事情,也只能记起“黄埔**期”“在西安学电报”“打仗的时候,是电报兵”“没上过战场”我们只能一遍又一遍的告诉他,只要打鬼子当过兵,发电报也很重要,没上过前线也是英雄。
      在长葛二毛厂家属院的一座平房里,我们见到了抗日老英雄张维新。这是我们当天看到的整体状况最好老英雄了。因为不久前的寒流,老人感冒,卧病在床。虽年事已高,思维敏捷,语言流利。谈起当年的漯河保卫战:“在漯河打仗,惨啊!两万多人的部队,最后就剩下百十个人”“河面上全是尸体,人摞人”“我是机枪连的,当天被分去和民夫一起看弹药,所以没被打死…”。老人戎马一生,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一直打到大西南。后来还参加了抗美援朝。老人的家人还向我们展示了好多军功章。
有一位长葛增福庙河沿刘的一位老兵信息,一直得不到落实。当天,大家一起驱车前往,经过查证,老兵已经不在了……
      当天,在襄城县,我们还特地拜会了二十多年来一直收集整理被俘劳工资料的王留柱老先生。1998年起,王老师凭着自己微薄的退休金,开始了寻访被掳劳工的漫漫长路;其中的艰辛让我们感叹不已:很难想象,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一辆破自行车,一个半旧的皮包,里面装着一个水杯和粗糙的干粮,艰难的行进在泥泞的乡间小道上……因为历史原因,很多劳工在日本登记的资料都不是真实的,归国后有很多还用了别的名字。使寻访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有时候,一个老兵的信息,往往三趟五趟都扑空了。凭着惊人的毅力,经历过常人无法现象的困难,王老师先后亲自寻访到被掳劳工100多人{这些劳工中,大多数都是抗日战场上被俘的军人}。采集到第一手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影像。如今,被掳劳工很多都已不在世了,这些亲历者的口述历史,亦越发显得弥足珍贵。王老师的感人事迹先后被《许昌晨报》、《大河报》、《河南电视台》、《人民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如今,凝结老人心血的《二战被掳劳工百人访谈录》一书,已经出版,也了却了老人的一桩心愿。在当天临别时,很荣幸求得王老师《二战被掳劳工百人访谈录》签名赠书一本。王老师的精神激励着年轻一辈。
      一天的奔波,劳累而充实。我们明白:战争的惨烈,英雄的暮年,让我感慨万千,我们明白:我们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只是想给老兵送去由衷的敬意,也让老兵心理上的得到一丝的宽慰;当年,你们扛枪打鬼子,不过之后经历了多少风雨,晚生后辈只想让你们知道:在我们心中,你们是英雄!永远的民族英雄!我们谢谢你们!
     同时,也希望社会上更多关心民族命运的人,多关爱这些在风烛残年,孤苦伶仃,穷困潦倒的老英雄。让他们感到温暖,别让英雄感到心寒。不然,明天,还有谁愿意去流血牺牲?!
 
下面的网站,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能帮上什么忙。
关爱老兵论坛:www.ilaobing.com
互助老兵论坛:www.52laobing.com
 
版权所有:中国义勇军网
联系电话:13837446306 联系人:王晓楠 E-mail:wangxiaonan05@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